近日,公庙子高速公路收费所职工于洋牵头改造的特情车辆“双轨报警系统”正式落地应用,成功破解原有设备三大痛点,为高速公路智能化拒超、拒逃工作注入新动能。
此前,公庙子高速公路收费所特情车辆抓拍报警设备长期面临“报警形式单一、车辆类型区分难、嘈杂环境辨识度低”问题,尤其在夜间或车流高峰时段,收费员常因报警信息模糊导致漏判,给通行费追缴与车道安全带来挑战。为攻克这一难题,收费所以“低成本、高效率、可复用”为目标,开启技术改造工作。

改造的核心突破在于构建“双轨报警机制”,在保留原有灯光报警功能的基础上,创新性加装无线发送装置,与票亭语音报警器实现联动。当特情车辆触发抓拍设备时,系统不仅会通过灯光发出初步预警,更能以高保真语音向收费员精准播报车辆属性——无论是“飞机轮”违规车辆、闯关车辆,还是黑名单逃费车辆,均能以标准化语音提示即时传递关键信息。
经过多次硬件调试与信号优化,新系统最终实现“双重提升”:一是报警距离显著扩展,覆盖更多车道关键区域;二是信息传递精准度大幅提高,有效解决原系统受背景音干扰、远距离音量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收费员无需再依赖人工反复确认,仅凭声光协同提示就能快速判断车辆类型,对特情车辆的响应速度提升明显。
“以前遇到大车排队,光靠灯光根本分不清是哪辆车有问题,现在语音一报‘飞机轮车辆’,马上就能精准定位,处置效率至少提高了一半!”现场收费员的直观感受,道出了新系统的实用价值。尤其在恶劣天气与夜间场景下,语音报警的穿透力与明确性大幅降低人工巡查强度,帮助收费所真正实现从“被动预警”到“主动处置”的跨越。
此次技术改造不仅为公庙子高速公路收费所筑牢通行安全防线,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解决方案。今后,公庙子高速公路收费所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抓手,在打逃稽核、保通保畅等工作中持续发力,为司乘打造更安全、更高效的通行环境,为内蒙古交通集团运营发展贡献基层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