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寄语:徐徐展开内蒙古交通集团七十余载栉风沐雨长卷,每一步历史的进程都镌刻着一代又一代交通人不怕山河艰险、无畏岁月考验,俯身成路、躬背为桥,以开拓进取、勇争一流的奋进精神,把忠诚担当融入血脉、植入信念。他们,有人将青春碾入沥青,在零下三十度的风雪中守护道路畅通;有人把匠心注入图纸,于戈壁深处架起贯通未来的彩虹;有人以脚步丈量荒原,用光阴在无人区种下文明的坐标,他们用行动证明,每一寸平坦的路面都生长着信仰,每一盏明亮的路灯都照亮着初心。
以敬业奉献铸就“凡者不凡”。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榜样力量”专栏用“小故事”传递“大能量”,用“身边事”阐释“大道理”,讲述劳模工匠、技术人才、先进人物的奋斗经历和劳模精神,让成功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高尚情怀薪火相传。
匠心筑梦十二载数字星河掌灯人
——记包头分公司路网监测中心网络工程师郭旭
在川流不息的路网动脉中,有这样一位新时代的“设备医师”——包头分公司路网监测中心网络工程师郭旭。十二载深耕不辍,他以毫米级的运维精度丈量责任,以代码为笔、以设备为笺,在0与1构筑的数字疆域里编织安全防线,书写着当代产业工人的技术史诗。
精业笃行:与设备对话的“技术诗人”
作为智能运维体系的参与者,郭旭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深耕设备监测领域,与千万台设备进行无声对话。他借助数字化监测平台实时追踪设备运行状态,为每一次发送路况提示提供坚强保障。从交换机的端口流量到服务器的散热参数,从路网数据的毫秒级延迟到信号传输的稳定性波动,每个细微异常都逃不过他的“数字慧眼”。在他看来,设备监测不仅是技术操作,更是对“人在途、路畅通”的庄重承诺。每一次精准的参数校准、每一回深夜的紧急响应,他用专业筑牢智能运维的安全屏障,为过往司乘人员的平安出行保驾护航,写下“工匠精神”最朴素的注解。
创新突破:智慧路网的“智能舵手”
当智慧交通的浪潮席卷而来,郭旭始终站在技术变革的前线。他参与发明的“一张可单张消毒的CPC卡消毒机”“一种一级公路自助缴费设备”荣获国家专利。在创新的赛场上,他更是勇夺佳绩。2021年,在自治区总工会和内蒙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主办的“建功‘十四五’,奋进新征程”自治区高速公路行业职工职业技能竞赛上,他斩获“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员”项目第三名;2022年,荣获分公司“创新工作者”称号;2024年,获得交通集团“五小”创新运营管理类二等奖。
精神传承:数字时代的“安全先锋”
“每一个数据都是安全承诺,每一串代码都关乎万家灯火。”在郭旭的技术哲学里,工匠精神是永不停机的系统进程。他将专业知识与现场实践深度结合,积极参与设备技术改进与故障排查工作。针对设备运行中的难点问题,多次提出具有实操价值的合理化建议,部分方案被分公司采纳并推广应用,有效提升了设备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运行效率,为路网监测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面对年轻工程师的请教,他总是毫无保留:“设备不会说话,但故障现象就是它们的‘呼救信号’,我们要做的,就是成为最懂‘设备语言’的翻译官。”十二载光阴,他从初出茅庐的技术新人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设备医师”,日复一日的设备巡视和技术钻研里饱含着他对“交通强国”使命的赤诚。
当被问及坚守的意义,这位“数字星河掌灯人”的回答质朴而深邃:“设备屏幕闪烁的每一道光,都是交通强国的时代脉搏。我愿做永不断电的守护者,让科技的温度穿透钢铁,照亮每个归心似箭的旅程。”
在建设交通强国的征途上,郭旭以匠心为舟,以创新为帆,在数字中国建设的壮阔航程中继续书写着属于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璀璨诗篇。
(供稿:包头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