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西拉沐沦特大桥6月14日正式通车,大桥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桥梁”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杜海龙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这里是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在我身后就是全长2064米的西拉沐沦特大桥,今年六月份,随着经乌高速的全线通车,西拉沐沦特大桥也正式投入使用。这标志着目前世界上首座在风积沙峡谷区建设的大型桥梁正式开通,也是目前世界最高、跨径最大的多矮塔斜拉桥。
位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西拉沐沦特大桥是丹锡高速公路经乌段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大桥由内蒙古交通集团投资建设,全长2064米,主桥6个索塔均高38米,塔墩梁总高210米,大桥整体造价9.04亿元 。 施工过程中,多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 赵鑫 西拉沐沦特大桥是我们公司首次在风积沙峡谷区建设的大型桥梁,大桥建设规模巨大,施工难度也较大,项目整体在钢筋使用上投入了约5万吨,混凝土达34万方。
大桥跨越辽河源头、赤峰市境内第一大河流 西拉沐沦河,横亘在浑善达克沙地上。项目穿越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浑善达克沙地等生态脆弱区,岸坡表面风积沙覆盖层深度达60m,坡度均在30°~40°之间,边坡高差大、自稳能力差;全桥桩基均处于巨厚风积沙地层,便道、钻孔平台修筑难度大;大 风低温“U”型峡谷中温差大,混凝土开裂风险高;大风天气频繁...... 从2019年开工以来,项目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克服各个阶段困难。通过采用环山式便道以降低纵坡,在国内外首次采用“台阶法+简易工法桩”岸坡加固,减少岸体扰动,确保施工安全。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 赵鑫 我们针对两侧岸坡风积沙层厚、自稳能力差,桩基施工平台难以形成的难题。首次研发采用了台阶式高压旋喷水泥浆液加固方法和兼具岸坡加固功能的帷幕式钻孔护筒,有效避免了边坡滑塌、失稳及设备倾覆的风险。
由于承台大体积混凝土工程量大、浇筑强度高、持续时间长,增加了大体积混凝土质量控制难度,项目联合清华大学水利系相关专家引进智能温控设备,顺利完成28座承台施工建设。
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经乌高速西拉沐沦特大桥项目部项目总工程师 赵鑫 项目首次研发采用了一套先进的桥梁大体积混凝土智能温控技术和装备,实现了桥梁大体积混凝土自动化调节、智能化控制的温控效果,提高了混凝土施工质量。
西拉沐沦河在克什克腾旗境内全长约169公里,沿途汇入大小河流50余条,属于二级水质标准。为避免影响河道,技术人员多次实地勘察,最终确定桩基施工采用“整体栈桥及作业平台+钻渣分离技术+泥浆专用管道”方案,减少对河道的干扰。项目还 通过“日”字型断面墩身、 钢筋模块化制安技术以及高墩中横隔板施工方法,有效降低了墩身高空作业风险。 穿沙、越河、通峡, 西拉沐沦特大桥这些世界之最向世界展示“中国桥梁”这张闪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