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10月2日,《内蒙古日报》以“内蒙古:里程从3968公里到23.42万公里”为题,集中报道了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自治区在交通运输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报道中特别提到1993年,内蒙古开工建设呼包高速公路(半幅),实现了内蒙古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这历史中的一点,是内蒙古交通集团多年来秉承初心和使命,不断砥砺前行的一个缩影,是以实干担当姿态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的生动写照。
内蒙古交通集团是一家有着70余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多年来,始终承担着自治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投资主体和公路建设“主力军”职责,累计投资建设公路5500余公里,完成投资2100余亿元,经营管理着全区83%的高速公路和35%的一级公路,在自治区“四横十二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承担了“三横十纵”的公路建设运营任务,投资建设的多项工程获得“李春奖”“鲁班奖”。
当前,内蒙古交通集团聚焦聚力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十一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工作主线,立足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赋予的功能定位和职责使命,以全力打赢任务达标、市场拓展、多元发展“三大攻坚战”为抓手,扎实推动观念转变和转型发展,重点在新兴产业布局以及区外、海外市场开拓方面持续发力,全方位打造集团高质量新的增长极,确保到2025年实现“进中游、进500强”战略目标,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献。
以下为《内蒙古日报》刊发内容:
曾几何时,草原上的勒勒车排成长队缓缓前行,载着生活的艰辛和前进的希望。如今,在118.3万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大地上,公路织密了乡村、火车拉近了城市、飞机缩短了时空,全区综合立体交通网日益完善,初步形成了横贯东西、纵连南北的运输网络。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内蒙古铁路公路里程共有3968公里,其中能供汽车通行的公路只有2394公里,全部是土路和简易砂石路,汽车仅有114辆;铁路仅有1574公里,而且路况和运营设施差,货运量只有0.2万吨。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火车一响,黄金万两”,脍炙人口的俗语,寄托着人们对路的真挚期盼,对致富的急迫向往。
从1956年开始,内蒙古在西部沙漠地带动工修建简易公路,到1959年,共建成6条公路,其中约有400公里穿越沙漠地带。1962年,全区所有旗县区都通了汽车,一半以上的苏木(乡镇)通了班车。1978年,内蒙古已经形成从首府呼和浩特到各盟市、旗县、乡镇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
1993年,内蒙古开工建设呼包高速公路(半幅),实现内蒙古高速公路“零”的突破。直到2001年12月,呼包高速公路另半幅建成通车,自治区才真正拥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高速公路总里程达6983公里,国家高速公路内蒙古段全部建成,有了2条双向8车道、1条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
2002年,内蒙古省际大通道开工建设,2005年9月14日建成。公路全长2515公里,东起呼伦贝尔市的阿荣旗,西至鄂尔多斯市的苏家河畔,横贯内蒙古东西,穿沙漠、过草原、跨河湖,贯穿9个盟市40多个旗县,辐射地域面积83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1914万人,总投资达340亿元。
在北疆草原的千里铁道线上,车轮铿锵,汽笛嘹亮,一趟趟飞驰的列车呼啸而过,承载着时代的梦想奔向远方。
1955年至1958年,是内蒙古铁路建设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先后开辟了国际联运干线集二线(集宁至二连浩特),跨内蒙古、宁夏、甘肃3省区的包兰铁路,包白、包石、包环线3条国有铁路支线,伸入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牙林线、伊加线、好冷线、根萨线等铁路。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加快了铁路建设的步伐。1981年由北京至通辽的京通铁路全线通车运营,这是内蒙古东南部地区重要的纵向运输干线。同年增开了呼和浩特至海拉尔的直达快车,途经赤峰、通辽等地,全程2475公里,连续运行50多个小时。
2017年8月3日,内蒙古首条高铁——张(张家口南)呼(呼和浩特东)高速铁路乌兰察布至呼和浩特东段正式开通运营,从此,祖国北疆踏上了“高铁一通、转换时空”的历史新征程。
截至2023年底,内蒙古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总里程23.42万公里。其中铁路营业里程1.49万公里,居全国第一,包括高(快)速铁路54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21.94万公里,居全国第十一;民用机场49个,居全国第三。铁路、公路网密度分别为125公里/万平方公里、18.55公里/百平方公里,内蒙古交通运输领域面貌焕然一新。呼和浩特、乌兰察布、通辽、赤峰均与北京实现高铁联通,呼和浩特已融入京津冀2小时城市圈。12个盟市行政中心均通高速公路,高速和一级出区通道47条,103个旗县(市区)中79个通高速公路,24个通一级公路,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内蒙古段全线贯通,12个公路口岸全部通二级及以上公路。
复兴号动车组奔驰在北疆大地上,促进了“呼包鄂乌”城市一体化发展;草原深处持续开行的公益性“慢火车”,让农牧民出行更便捷;从北京出发,京新高速一路向西直达乌鲁木齐,使新疆至北京公路里程缩短1000多公里;从齐齐哈尔沿绥满高速驾车7个半小时,就能在满洲里看到雄伟的国门;在万米高空,各盟市支线机场间“支支通”网络,让群众告别“折返飞”……
内蒙古的经济也被形象地称为“车轮上的经济”,在巨型环保万吨煤炭装车基地,万吨煤龙驶进驶出,优质煤炭资源出区达海;新能源重卡(集装箱)三段式运输,实现“呼包鄂乌”及周边以煤炭为代表的大型物料生产、运输、消费的高效无缝衔接;全国首个双挂汽车列车先行先试项目开启了多式联运模块化集装箱双挂汽车列车时代;跨境无人驾驶运输AGV变成了甘其毛都的智慧驼铃,能够实现全时段全天候连续转运……
修路,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一场关于梦想、希望与未来的深刻实践。经过75年的发展,内蒙古实现了由“勒勒车,慢悠悠,三天三夜到包头”向日行千里、朝发夕至的历史跨越,不断推动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面向未来,到2035年,内蒙古规划综合立体交通网实体线网总规模达到28万公里,形成“9横11纵37联”高速公路、“1横11纵”高(快)速铁路和“1干26支”运输机场布局,加快构建“4横12纵”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
从高高兴安岭到巍巍贺兰山,在辽阔无垠的大地上,一条条道路纵横交错,一座座立交桥昂立盘旋,宽阔的国省干线与纵横交错的农村牧区公路交织成网,火车的鸣笛声代替了往日悠长的驼铃。条条大道纵横交错,化作拉动经济的大动脉,农田、牧场、移民新村、工业园区、物流中心,依托大交通正在不断延展。
交通变了,速度变了,面貌也跟着变了。交通运输升腾起百姓安全便捷出行的希望与梦想,催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轮快马追风。
来源:《内蒙古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