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讯

集团资讯 > 媒体关注
《中国交通报》刊发乌银项目建设报道:“五彩之地”添新彩,筑就发展新动脉
发布时间:2024-10-09 文章来源: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阿拉善在蒙古语中意为“五彩斑斓之地”。沙漠、胡杨、红柳、湖泊构成了阿拉善的自然底色。

   在这片多彩的土地上,荣乌高速乌银联络线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段公路(简称乌银项目)工程于今年8月底通过了交工验收。历经三载春秋,在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管理分公司乌银项目管理办公室(简称乌银项目办)的带领下,无数建设者的汗水洒落于沙漠之上,在荒漠戈壁中建成通途大道。

   这条高速公路的建成,不仅极大地缩短了巴音呼都格与巴彦浩特之间的行车距离,更将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细施工铸典范

   乌银项目办秉持“安全、质量、进度”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通过精细化施工与标准化管理,为项目的每一个细节都注入高品质基因。

   项目启动之初,乌银项目办就建立了严谨的组织架构,明确了各级质量安全管理责任,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能在质量安全生产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公路建设关乎安全、质量与效率,因此从项目初期就多措并举让参建单位、施工人员高度重视,逐步让建设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的目标深入人心。”乌银项目办副主任刘军表示。

   乌银项目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国家及行业规范,更在多个环节管理中自我加压,力求创造卓越。

   在材料选择上,乌银项目办秉持着精益求精的态度。即便是已经精心挑选的厂商,一旦部分成品未能满足项目标准,便考虑重新筛选,直至找到品质最优、最稳定的供应商。

   这种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正是“蒙古马精神”在现代工程建设中的生动体现——不畏艰难、勇往直前、追求卓越。

   施工管理上,乌银项目同样追求极致。

   项目办注重现场管理的规范性,对高空作业、起重作业等高风险环节实施重点监控,确保每一项作业都在严格的安全技术措施保障下进行。同时,在预制梁厂与钢筋厂等关键施工区域,乌银项目实施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预制梁厂配备智能监控设备和养护系统,确保了梁体的养护质量和生产效率;钢筋加工厂则实现了材料堆放、成品区、作业区的分开管理,确保了钢筋加工的质量和安全。

   该项目还采用了先进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如远程视频监控、信息化二维码梁板编码等,实现了施工过程的可视化、可追溯化,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和精确度,有力保障了项目整体质量。

   工地试验室作为施工质量把控的重要关口,其建设同样遵循高标准,试验室配备了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为项目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仅2023年就产生8项“五小”发明。

   作为乌银项目的一大创新亮点,支模胎架车的成功应用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桥梁等结构物的施工效率与精度。该设备通过精准控制整体式模板的安装与运用,实现了施工过程的自动化与便捷化,有效减少了人工成本,大幅度加快了工程进度,提升了质量控制水平。目前,该技术已申请专利。

   此外,项目办还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压力轴承放张工法技术等8项“五小”创新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更保证了工程质量的稳步提升。

   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乌银项目办更是走在了行业前列。新建的安全教育培训体验馆为施工人员提供了一个模拟真实施工环境的学习平台,通过VR体验等方式,让施工人员在身临其境的场景模拟中,感受安全作业的重要性。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通过制定翔实的安全控制措施,项目办将安全生产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名员工的心中,使之成为施工的行动指南。

绿色施工护生态

   贺兰山山势雄伟,似群马奔腾,宛如有力臂膀,呵护着阿拉善这方水土,更是西北地区一道坚不可摧的生态屏障,有效阻挡着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坚决保护贺兰山周边的生态之美,成为乌银项目义不容辞的责任。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乌银项目在规划之初便巧妙地绕开了原本横穿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的路线,在广袤的大地上轻轻勾勒出一条尊重自然的温柔曲线。不仅体现了项目对自然生态的敬畏之心,也彰显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

   该项目利用既有一级公路改建43.11公里,新建30.04公里。利用原有路段施工期间,为了减少沥青废料的处置,打造绿色环保工程,项目办采用了废旧沥青回收冷再生技术。

   冷再生相比热再生技术,有回收料利用率高、对旧路病害处置彻底、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诸多优点。该项目回收废旧沥青2万余立方米,利用其铺筑道路下面层13.8公里。

   通过冷再生技术应用,乌银项目办总结了大量的施工数据参数,为路面冷再生的后期应用提供了经验。旧路面材料的重复使用减少了能源消耗,极大程度节约了资源、保护了环境。

   不仅如此,项目办通过对沿线原矿场开矿产生的废弃物及旧路路堑开挖石料进行试验,验证其可用于路基填筑后,选定了多处能满足路基施工相关规范要求及填方总量需求的弃渣堆。地方原有弃渣的利用,不仅解决了工程填方的需要,而且解决了地方废渣的处理问题,真正做到了变废为宝,受到了地方政府的好评。

   更为贴心的是,考虑到当地牧民与牲畜的日常通行需求,项目在设计过程中,精心规划并建造了便捷的通道和天桥。这些设施不仅解决了牧民出行及放牧的难题,更在无形中编织了一张连接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的和谐网络。

   阿拉善当地生态脆弱,遇到干旱季节,大部分路段甚至看不到一点绿色。同时,项目在穿越腾格里沙漠与乌兰布和沙漠的过渡带路段容易出现风积沙。

   为此,项目办设置分离式路基,中分带采用平起式,路基填料采用取土场集中取碎石土填筑,边坡采用碎石土包边,防风固沙采用“格状沙袋+梭梭树”综合固沙。同时,植草灌种子采用路侧生长的沙蒿、沙棘、沙芥等耐旱植物。

   在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中,乌银项目办也展现了对绿色施工理念的深刻理解与实践,特别是在先张法工艺上进行了大胆调整与创新。项目办不仅通过优化张拉设备、精细调整张拉程序及强化过程监控,确保了预应力施加的精准与均衡,显著增强了构件的结构性能与耐久性,还巧妙地将这一技术创新与资源回收利用的绿色施工原则紧密结合。

   通过精细管理,该工艺实现了张拉设备的能效最大化与寿命延长,减少了新材料需求,实现了废料100%回收。这一工艺调整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还大幅降低了能耗与成本,为绿色交通建设贡献了力量。目前,该工艺已取得专利。

砥砺前行克难关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诞生这一千古绝唱的正是位于阿拉善的腾格里沙漠,但这种极端的地理条件却给施工带来了极大难度。

   针对阿拉善地区特殊的地质与气候条件,乌银项目办对沥青摊铺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精心调整。通过优化材料配比、改进摊铺设备、精确控制温度与速度等关键参数,实现了沥青路面的高质量铺设。这一工艺调整不仅显著提升了路面的平整度、耐久性和行车舒适度,还有效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为公路的长久使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阿拉善缺水严重,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强烈。为应对这些挑战,项目团队加强了安全防护措施,为施工人员提供了充足的饮用水和防暑降温药品,同时优化了作业时间,减少高温时段的户外作业。此外,还采用了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如预制构件拼装、模块化施工等,这些技术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施工期间该路段无法完全封闭,边施工、边通车的复杂作业模式,无疑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和安全风险,且实际车流量远超预期,给交通导改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在保障施工进度的同时,确保如此庞大的车流量安全有序通行,成为项目团队必须攻克的难关。

   面对重重困难,乌银项目办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创新导改策略。项目首先加大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确保道路安全通行,并成立了由专业人员组成的3个作业小组,每组不少于5人,全天候待命,每天至少进行2次全面巡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损坏的交通设施,保障道路畅通无阻。

   为了有效引导车流,项目办投入了近万个水马等临时交通设施,构建起科学合理的导改方案。这些水马不仅有效隔离了施工区域与通行车道,还通过精细的布局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乌银项目办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项目在交通导改过程中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引发的交通事故。

惠民工程助振兴

   在阿拉善左旗城区中心有一座雕塑,写着“苍天般的阿拉善”。“苍天”,饱含着蒙古族“天容万物,胸怀广大”的情结。自项目启动以来,乌银项目办及各施工单位不仅专注于工程建设,更将社会责任融入项目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2023年10月初,乌银项目办工作人员在走访入户中了解到,布古图嘎查进村路段由于路灯安装时间久远,个别已经老化损坏,部分路段还没有安装路灯,村民夜间出行存在安全隐患。

   为此,乌银项目办立即组织相关单位与村干部商讨安装路灯事宜,协调解决群众的“烦心事”。很快,600米村路新增了15套路灯,一排排路灯不仅照亮了群众出行的“平安路”,照亮了村民生活的“幸福路”,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振兴路”。

   “自从装上了路灯,晚上出门更方便、更安全了。大伙儿吃完晚饭也愿意出来散散步。乌银项目真是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安装路灯后,当地村民纷纷点赞。

   坚持“修一方路,造福一方人民”,乌银项目办从项目进场就开始谋篇布局。

   2021年9月,项目办工作人员到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塔尔岭嘎查,走访慰问困难牧民,并多次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确立定点帮扶对象。同年11月,项目办向阿拉善盟红十字会捐款18万元,用实际行动支持当地公益事业。

   2022年,项目办帮扶巴彦浩特镇塔尔岭嘎查的困难学生,为其捐赠助学资金。10月,项目办更是立足自身优势,为阿拉善左旗通古淖尔嘎查修筑了便捷的农村公路,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

   此外,项目办积极响应地方政府的要求,对与项目相关的地方道路进行了设施优化,消除了安全隐患,提升了道路通行能力,进一步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条件,为阿拉善左旗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如此,乌银项目办还积极提供就业岗位,让当地牧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这些举措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也彰显了国企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乌银高速巴音呼都格至巴彦浩特段的通车,改善了当地居民的出行条件,使“行路难”成为过去式,更为阿拉善的旅游业、特色农业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今,游客们可以更加便捷地探索阿拉善的辽阔与壮美,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农牧民们的农畜产品也能更快地运出大漠,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市场,成为带动当地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此外,乌银项目的建成,还进一步加强了阿拉善与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实现阿拉善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拉善左旗也将因为这条路焕发出勃勃生机,向着更加繁荣美好的未来加速前行。

   作者:郭志萱 罗杰 王舒卉

   来源:中交报在路上

   原题:共建惠民坦途 齐享共富大道——内蒙古乌银项目建设纪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内蒙古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蒙ICP备2023003413号

地址: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海拉尔东街9号内蒙古交通集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