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国企合规?
合规,即遵守“三重规则”:
1.国家法规:涵盖中央八项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等,这些法规是国有企业运营的基本准则,确保企业在国家法律框架内行事。
2.行业规范:如招标投标、安全生产、数据安全等领域的强制性要求。不同行业有其独特的规范,国有企业必须严格遵循,以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和自身的合规运营。
3.内部制度:包括“三重一大”决策程序、财务报销细则等。企业内部制度是根据自身特点和管理需求制定的,有助于规范内部管理流程,提高运营效率。
二、合规管理的核心价值
1.防范风险:合规管理能有效识别和应对潜在风险,避免因违规行为导致的法律制裁、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2.保护资产:严格遵守合规要求,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3.树立公信力:合规经营的企业更容易赢得政府、合作伙伴和社会公众的信任,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促进改革:合规是企业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石,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上稳步推进。
三、重点领域合规指引
1.招标采购合规:
●标书制定:技术参数应确保有3家及以上供应商能够满足,避免设置具有倾向性的条款。曾有企业在标书制定中为特定供应商量身定制参数,最终相关责任人受到严肃处理。
●防止围标串标:积极推行电子招标和异地评标机制,利用技术手段和地域差异减少人为干扰。
●禁止违规转包:在合同中明确禁止转包条款,并定期开展履约检查。一旦发现转包行为,立即采取措施制止并追究责任。
2.财务管理合规:
●费用报销:严格按照财务报销制度执行,确保票据真实、合理、合法,杜绝虚假报销。比如,发票内容与实际业务不符、报销单填写不规范等问题都要坚决杜绝。
●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流程,加强资金监控,防止资金被挪用、侵占。
3.合同管理合规:
●合同签订:所有合同必须经过严格的法律审核,确保合同条款清晰、权利义务对等、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未经法审不得签订超权限合同。
●合同履行: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密切关注双方的履约情况,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纠纷。
四、员工合规行为准则
1.严禁用工作邮箱、微信等传输涉密文件,确保企业信息安全。
2.禁止私自代签合同或用印,合同签署必须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
3.不得将个人账户用于公司收款,维护公司财务秩序。
4.坚决杜绝篡改发票金额、虚构事项套取资金等违法行为。
5.不在社交媒体发布未公开的业务信息,防止信息泄露。
6.未经授权,不得向任何无关人员透露招标信息,不得利用招标信息谋取私利或损害公司、投标人利益。
7.不绕过审批流程进行采购或报销,严格遵守企业内部管理规定。
8.离职时,完整交接工作,不得带走核心数据等资料。
9.拒绝接受合作方提供的“好处费”,保持廉洁自律。
10.对身边的违规行为要敢于制止或及时举报,共同维护企业合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