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院里种了3000棒黑木耳,你瞧这长势,今年收入肯定错不了!”兴安盟科右前旗居力很镇红峰村脱贫户马广平,指着院中饱满黝黑的菌棒,满是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而让这片曾无人问津的撂荒地焕发新生,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的,正是驻村第一书记裴高慧。

2023年11月,裴高慧到红峰村任职,面对村里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人均耕地少的难题,他将菌菇种植定为突破口。木耳短周期、见效快、省人工、耐储藏的优势,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点亮方向。
为筑牢产业根基,裴高慧牵头攻克技术难关。他带领村 “两委”赴黑龙江省学习先进种植经验,还邀请技术骨干常驻村里,手把手指导村民,彻底点燃了大家的种植热情。同时,他全力打通产销全链条:联动原单位通过消费帮扶拓销路,争取保底收购政策稳收益,引入龙头企业做精深加工提附加值。2025年,他成功争取120万元资金,建成5000平方米菌菇种植基地,培育黑木耳、白木耳等7个品种,预计为村集体经济增收42万元。基地还优先吸纳脱贫户、监测户务工,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小小的菌菇成了撬动乡村振兴的“金杠杆”。
产业要发展,交通须先行。裴高慧深知道路对产业和村民生活的重要性,充分借助“娘家”内蒙古交通集团资源,推进红峰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11块崭新道路指示牌已安装到位;他还规划优化村组内部路网,推动其与城乡公交系统无缝衔接,切实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后一公里”,降低物流成本。此外,5.9公里道路改造工程已正式开工,完工后将彻底解决村民“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出行难题,破解农产品运输受阻困境,让“畅通路”为产业发展和村民增收保驾护航。